编者的话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70岁,若是强壮可到80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 诗90:10
人必有一死是无法改变的自然定律,只是早晚而已。读者可曾想过这宇宙确实有一位神,你可以尝试用理性、逻辑、哲学、考古等去硏究。但若你只是探讨,不愿打开心门去经历,你仍是局外人,不断徘徊,仍找不到神,也无法认识神并经历祂能在你生命作出的改变。
记号弟兄的《上帝能使不可能变为可能吗?》说出人们完全误解并误用了“可能”与“不可能”的意涵。雨白的《卑微死去的君王》分享耶稣受难的意义,衪的生、死,以及复活的得胜就是我们所传的福音。切慕的《神赐的恩典》述说他自己接受福音的经历和带着坚定的信心回国。请大家祈祷记念他和已经回国的弟兄姐妹们,求主保守他们。米迦勒的《约瑟家的祝福》分享旧约的约瑟是预表耶稣。 Wilson 牧师的《She Just Canna’ Take it, Anymore》 详述遇到挫折时如何去面对。苍灵的《尝过》分享经历神的美善会有持续性的渴慕。感谢神感动每一位作者的分享;盼望读者阅读后有所得着。
人必有一死是无法改变的自然定律,只是早晚而已。读者可曾想过这宇宙确实有一位神,你可以尝试用理性、逻辑、哲学、考古等去硏究。但若你只是探讨,不愿打开心门去经历,你仍是局外人,不断徘徊,仍找不到神,也无法认识神并经历祂能在你生命作出的改变。
记号弟兄的《上帝能使不可能变为可能吗?》说出人们完全误解并误用了“可能”与“不可能”的意涵。雨白的《卑微死去的君王》分享耶稣受难的意义,衪的生、死,以及复活的得胜就是我们所传的福音。切慕的《神赐的恩典》述说他自己接受福音的经历和带着坚定的信心回国。请大家祈祷记念他和已经回国的弟兄姐妹们,求主保守他们。米迦勒的《约瑟家的祝福》分享旧约的约瑟是预表耶稣。 Wilson 牧师的《She Just Canna’ Take it, Anymore》 详述遇到挫折时如何去面对。苍灵的《尝过》分享经历神的美善会有持续性的渴慕。感谢神感动每一位作者的分享;盼望读者阅读后有所得着。
尝过
苍灵
踏上这一次旅游和探亲行程前,我心里希望有机会跟人分享主恩的美善。
抵步后当地的单位热情地接待我们,他们确实对我们照顾周到。老公在第一天参加半日的游览后,便开始了两天的医疗讲座,忙个不停。
该单位安排了专人带我和儿子游览当地,他热心地讲解沿途旅游点的历史和文化。在彼此的交流中,因大家的经历及接受教育模式的差异,对事物的看法有不同的观点。
感谢主给我有一颗聆听的心去尝试明白对方的观点。对中美的贸易战,对中国推行全民医保,对华为高端智慧型手机被美国运营商的冷落等话题,我都尽量避免争论,以一个客观的角度去分析这些事情的优劣,大家互相尊重。中国近年经济发展快速,已经挤身在世界首席群中。这一群属于高尖人士有浓厚的爱国情怀,他们相信中国在多方面早晚会超越美国,对现今国家的发展引以为荣。我也不想有任何口舌之争,年轻的一代现今在国内还是过得相当不错的。
此旅程我最大的领受是一个人“尝过或经历过”才会有改变,比如对故有的理念,因接触、体会和经历新环境和文化后,其思想会产生变化。相比之后,会对本来笃信不疑的理念开始重新评估并作出新的结论。近年我在教会接触到不少的访问学者,绝大部分都对留美的经历有正面的看法。这群学者感觉按照他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他们能够兼顾到工作和家庭,可以过一个简单又有质量的生活,因为他们都“尝过”在美国短期的生活。国内工作叫人喘不过气来,孩子们很多是爷爷奶奶或保姆带的,周六小孩们排满了学习班,周日有时候父母还要上班。这是在短短的几天交流中带我们游覧的医生们说的。在这里的访问学者也告诉我一样的情况,其中有些学者表示如果可能的话,想留在美国发展。
第一天的欢迎晚宴中,那位刚回国不久的医生跟我说,她很怀念在美国交流学习的那段日子,特别是看到夫妻在同一个信仰上建立的婚姻──叫人羡慕。她看见我和黄医生都忙于工作,但仍去周五的大学查经,周日去教会作礼拜,闲时在家里开聚会;在微信看见我的贴子,觉得基督徒生活得很充实。
另一位年轻的实习医生陪了我半天的游览,闲聊间跟我分享了她对学业和家庭平衡上有挣扎,她觉得压力很大,希望能出国感受一下,去充电。我感谢神她愿意跟我坦诚地聊天,她还跟我说她父母提议她应该自己带养小孩,这跟国内一般让爷爷奶奶带小孩不一样。我感觉她对信仰比较有兴趣探讨,离别前她说想跟我们夫妇学习。
招呼我的另一位医生直言共产主义拯救了整个中国。他详细地讲述当年长征的历史。言谈之间,对于一党政权能有效地推动宪法和有助于国家发展等,大赞特赞。我因跟他开始混熟了,也坦然讨论到一党及多党各有利弊, 感谢神他也认同。
最后一天我跟他和同行的护士长聊到我们一群基督徒在四川大地震后当志愿者。在安置点入住,帮助有需要的居民;也聊到信仰,并聊到我和黄医生那年的结婚周年纪念是在安置点庆祝,当时我和黄医生是分别在不同的安置点服务,有一群热心的弟兄姐妹在两个点的中间为我们安排了一顿丰富的晚餐。他说我们这一群基督徒愿意付出时间和物资等去赈灾是难能可贵的,这种情况在中国是罕见的。他觉得基督徒是好人,有爱心,很注重家庭生活。这也是一个好的开始,我希望他和另一位实习医生有机会来美国,亲身体验信仰、生活和文化。
一般人看基督徒是好人,有爱心和很注重家庭生活,正如那位医生所说的;也有很多访问学者来到教会和认识基督徒后,觉得我们很有爱心......这样的认识虽不完全,但也无可厚非,因为我们的行为反映我们的信仰。假若我们言行跟圣经的教导相违,我们不单羞辱神的名,更叫人因我们而跌倒。好行为是我们每一个基督徒应该有的品格。然而,非基督徒也有不少品格高尚,情操优良,爱心满溢的人士。差异在我们认识真理,接受真理,这真理叫我们得自由!
临别之前我邀请他和他的一家来美国探访,这回我做东主,让他也了解一下美国的风土文化。其实无论别人说什么地方好玩,在那里有好吃的,你没有亲自去过或品尝过,也只是泛泛而谈。
彼得前书2:3
新译本「因为你们已经体验过主是美善的。」
和合本「你 们 若 尝 过 主 恩 的 滋 味 , 就 必 如 此 。」
上一节的经文彼得以灵奶作比喻,要信徒爱慕神的话语,像初生的婴孩对吃奶的渴求,因肚子饿需要被填饱。信徒借着读经,就能经历到与主相交的喜乐和美善;因着经历过和尝过,一股强烈渴求神之心油然而生,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这种实质性的属灵食物会使你的心灵充满真理,并用上帝满足的恩典滋养你的心。”~John Piper
“你的言语在我上膛何等甘美,在我口中比蜜更甜!” (诗篇119:103)
这种持续性的滋养只有尝过的人才能够体会;若停一段时间没有吸收滋养,便会觉得干枯,缺少了什么,像人没有空气,鱼没有水一般,早晚会“死”掉。这种“死”是心灵里的死,人仍活着,但里面是“死”的。我们追求的,不单是做好人,有爱心,正直,不诡诈,不说谎等等,我们读经也不单是为了提升个人的自身。首要是渴慕神,祂是给我们这些话语的作者。说起来好像有点抽象,诗人说到神的话比蜜更甜,你尝到了吗?圣经的宝贵是能触动到人的心弦,让人跟神能契合,享受在神里的喜乐和满足。神是我们生命的中心, 我们良好品格只是“副产品”。
“圣经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将人引导进入亲密的和令人满足的上帝知识,使他们可以进入祂的殿里,在衪的面前满有喜乐;让他们可以品尝和了解上帝内心的甜蜜入住他们心灵的中心。” ~ AW Tozer
踏上这一次旅游和探亲行程前,我心里希望有机会跟人分享主恩的美善。
抵步后当地的单位热情地接待我们,他们确实对我们照顾周到。老公在第一天参加半日的游览后,便开始了两天的医疗讲座,忙个不停。
该单位安排了专人带我和儿子游览当地,他热心地讲解沿途旅游点的历史和文化。在彼此的交流中,因大家的经历及接受教育模式的差异,对事物的看法有不同的观点。
感谢主给我有一颗聆听的心去尝试明白对方的观点。对中美的贸易战,对中国推行全民医保,对华为高端智慧型手机被美国运营商的冷落等话题,我都尽量避免争论,以一个客观的角度去分析这些事情的优劣,大家互相尊重。中国近年经济发展快速,已经挤身在世界首席群中。这一群属于高尖人士有浓厚的爱国情怀,他们相信中国在多方面早晚会超越美国,对现今国家的发展引以为荣。我也不想有任何口舌之争,年轻的一代现今在国内还是过得相当不错的。
此旅程我最大的领受是一个人“尝过或经历过”才会有改变,比如对故有的理念,因接触、体会和经历新环境和文化后,其思想会产生变化。相比之后,会对本来笃信不疑的理念开始重新评估并作出新的结论。近年我在教会接触到不少的访问学者,绝大部分都对留美的经历有正面的看法。这群学者感觉按照他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他们能够兼顾到工作和家庭,可以过一个简单又有质量的生活,因为他们都“尝过”在美国短期的生活。国内工作叫人喘不过气来,孩子们很多是爷爷奶奶或保姆带的,周六小孩们排满了学习班,周日有时候父母还要上班。这是在短短的几天交流中带我们游覧的医生们说的。在这里的访问学者也告诉我一样的情况,其中有些学者表示如果可能的话,想留在美国发展。
第一天的欢迎晚宴中,那位刚回国不久的医生跟我说,她很怀念在美国交流学习的那段日子,特别是看到夫妻在同一个信仰上建立的婚姻──叫人羡慕。她看见我和黄医生都忙于工作,但仍去周五的大学查经,周日去教会作礼拜,闲时在家里开聚会;在微信看见我的贴子,觉得基督徒生活得很充实。
另一位年轻的实习医生陪了我半天的游览,闲聊间跟我分享了她对学业和家庭平衡上有挣扎,她觉得压力很大,希望能出国感受一下,去充电。我感谢神她愿意跟我坦诚地聊天,她还跟我说她父母提议她应该自己带养小孩,这跟国内一般让爷爷奶奶带小孩不一样。我感觉她对信仰比较有兴趣探讨,离别前她说想跟我们夫妇学习。
招呼我的另一位医生直言共产主义拯救了整个中国。他详细地讲述当年长征的历史。言谈之间,对于一党政权能有效地推动宪法和有助于国家发展等,大赞特赞。我因跟他开始混熟了,也坦然讨论到一党及多党各有利弊, 感谢神他也认同。
最后一天我跟他和同行的护士长聊到我们一群基督徒在四川大地震后当志愿者。在安置点入住,帮助有需要的居民;也聊到信仰,并聊到我和黄医生那年的结婚周年纪念是在安置点庆祝,当时我和黄医生是分别在不同的安置点服务,有一群热心的弟兄姐妹在两个点的中间为我们安排了一顿丰富的晚餐。他说我们这一群基督徒愿意付出时间和物资等去赈灾是难能可贵的,这种情况在中国是罕见的。他觉得基督徒是好人,有爱心,很注重家庭生活。这也是一个好的开始,我希望他和另一位实习医生有机会来美国,亲身体验信仰、生活和文化。
一般人看基督徒是好人,有爱心和很注重家庭生活,正如那位医生所说的;也有很多访问学者来到教会和认识基督徒后,觉得我们很有爱心......这样的认识虽不完全,但也无可厚非,因为我们的行为反映我们的信仰。假若我们言行跟圣经的教导相违,我们不单羞辱神的名,更叫人因我们而跌倒。好行为是我们每一个基督徒应该有的品格。然而,非基督徒也有不少品格高尚,情操优良,爱心满溢的人士。差异在我们认识真理,接受真理,这真理叫我们得自由!
临别之前我邀请他和他的一家来美国探访,这回我做东主,让他也了解一下美国的风土文化。其实无论别人说什么地方好玩,在那里有好吃的,你没有亲自去过或品尝过,也只是泛泛而谈。
彼得前书2:3
新译本「因为你们已经体验过主是美善的。」
和合本「你 们 若 尝 过 主 恩 的 滋 味 , 就 必 如 此 。」
上一节的经文彼得以灵奶作比喻,要信徒爱慕神的话语,像初生的婴孩对吃奶的渴求,因肚子饿需要被填饱。信徒借着读经,就能经历到与主相交的喜乐和美善;因着经历过和尝过,一股强烈渴求神之心油然而生,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这种实质性的属灵食物会使你的心灵充满真理,并用上帝满足的恩典滋养你的心。”~John Piper
“你的言语在我上膛何等甘美,在我口中比蜜更甜!” (诗篇119:103)
这种持续性的滋养只有尝过的人才能够体会;若停一段时间没有吸收滋养,便会觉得干枯,缺少了什么,像人没有空气,鱼没有水一般,早晚会“死”掉。这种“死”是心灵里的死,人仍活着,但里面是“死”的。我们追求的,不单是做好人,有爱心,正直,不诡诈,不说谎等等,我们读经也不单是为了提升个人的自身。首要是渴慕神,祂是给我们这些话语的作者。说起来好像有点抽象,诗人说到神的话比蜜更甜,你尝到了吗?圣经的宝贵是能触动到人的心弦,让人跟神能契合,享受在神里的喜乐和满足。神是我们生命的中心, 我们良好品格只是“副产品”。
“圣经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将人引导进入亲密的和令人满足的上帝知识,使他们可以进入祂的殿里,在衪的面前满有喜乐;让他们可以品尝和了解上帝内心的甜蜜入住他们心灵的中心。” ~ AW Tozer
上帝能使不可能变为可能吗?
作者: 黄记号
这个题目看似宗教命题,实则是哲学命题,更准确地说,是逻辑哲学命题。如果这是真正的宗教命题,那是无法用理性来探讨的,康德说得很清楚,人类的纯粹理性是有局限的,无法讨论上帝、灵魂、不朽等命题。逻辑哲学更直接认为这些都是没有对应之物的“空词”(null),是想象之物。
一件事究竟是“可能”抑或“不可能”,我们一般上用词很随意,常见的错误是把概率高的事说成是“可能”;把概率低的事说成是“不可能”。逻辑哲学家对此就谨慎得多,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意味着事物出现了可行性的概率(probability),那怕是兆亿分之一,都是“可能”;而“不可能”则是概率为零之事物。
会出现概率的事物,就有“可能性”(possibility),反之,则无。那么什么事物是概率为零的呢?在逻辑上,只要是不矛盾的事物都有可能性,不只是理论的可能性,也包括实际的可能性,理论的可能性叫做“逻辑上可能” (也称“原则上可能”)(logically possible);实际上的可能性叫做“技术上可能”(technically possible)。前者如“时空转移”,后者如“星际移民”。
“逻辑上可能”的事物不一定能实践出来,但“技术上可能”的事物则必定是“逻辑上可能”的。可见“可能”不是指理论能建立或实践能做到,而是指该事物没有出现逻辑矛盾。什么事物是会出现逻辑矛盾呢?如:构建一个“圆形三角形”,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现在让我们回到原来的命题,在上帝是全能全知的条件下,上帝能使不可能变为可能吗?这是一个有趣的命题,早在中世纪经院哲学年代,聪明的哲学家就向基督教发出了挑战,提出了后人所谓的“神的难题”。
“神的难题”有四,如下:“神能做逻辑上的矛盾工作吗?”、“神能停止全能吗?”、“神能创造另一个全能的存有(神)吗?”、“神能创造一块重得连神都搬不动的石头吗?”。不难看出,这四个命题都是“两难悖论”,神如果能,则神不全能;神如果不能,则神不是全能神;不管能不能,神都不会是全能。
“神的难题”难倒了当时和其后的神学家多达千年,一直到19世纪末叶,才被逻辑哲学家罗素所破解。罗素用集合的类型论破解了悖论形式谬误。简单的说,就是在一个集合里不能同时出现“A”与“非A”这两类相悖的集合,因为这是违反矛盾律的。一物要嘛是A,要嘛是非A, 不可能有其它,也不能兼俱。
“神的难题”遭到了破解(准确的说,应该是“消解”(dissolve),也就是问题一开始就问错了),神能否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命题也同样能得到解答。前面说过,只有矛盾的事物才是不可能的,而矛盾律则是逻辑的一部分,逻辑世界则是神的世界或是神的部分。据此,我们可以知道,神不会是既是“神”又是“非神”的,神不能否定祂自己,否则祂就不是神了。
圣经《马太福音》十二章里有个故事,说耶稣赶鬼后,法利赛人说他是靠鬼王的力量所致,耶稣听后这么回答:“凡一国自相分争,就成为荒场;一城一家自相分争,必站立不住。若撒但赶逐撒但,就是自相分争,它的国怎能站得住呢?” (太十二25 ,26)。意思是鬼王原本就是支持小鬼作乱,若是赶出小鬼,那就陷入鬼王与小鬼本质性的矛盾,那就不是鬼王了(也就是说,耶稣是靠神的力量赶鬼而不是靠鬼王)。这段话清楚表明了上帝的矛盾律是必须坚守的。
如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神不能变不可能为可能。也就是,神不能破坏祂自己设立的规律,包括逻辑上的矛盾律,具体表现就是,祂不可以构建一个“圆形三角形”之类的事。矛盾律作为一个支撑起外在世界的逻辑理论,是先天自明的,若逻辑世界崩溃,则一切世界无从存在。
或许有人会说,哲学上不是有所谓的“可能世界”(possible worlds)吗?既然有可能世界,则一切皆有可能。是这样吗?错了!“可能世界”作为模态逻辑语义学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莱布尼茨的说法,其后由上世纪克里普克等现代逻辑学家将之完备,可是,不管怎么发展,万变不离其宗,这里面还是有一条颠扑不破的规则,那就是不能触犯矛盾律,如此,必然真理才得以在一切可能世界中都为真。
看到这里,相信读者们完完全全明白:上帝是不可以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因为上帝不能否定祂自己。之所以会出现那个错误的命题,这是因为人们完全误解并误用了“可能”与“不可能”的意涵。换句话说,“可能”与“不可能”是上帝创造出来的规律,祂不破坏祂所定的规律。
这个题目看似宗教命题,实则是哲学命题,更准确地说,是逻辑哲学命题。如果这是真正的宗教命题,那是无法用理性来探讨的,康德说得很清楚,人类的纯粹理性是有局限的,无法讨论上帝、灵魂、不朽等命题。逻辑哲学更直接认为这些都是没有对应之物的“空词”(null),是想象之物。
一件事究竟是“可能”抑或“不可能”,我们一般上用词很随意,常见的错误是把概率高的事说成是“可能”;把概率低的事说成是“不可能”。逻辑哲学家对此就谨慎得多,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意味着事物出现了可行性的概率(probability),那怕是兆亿分之一,都是“可能”;而“不可能”则是概率为零之事物。
会出现概率的事物,就有“可能性”(possibility),反之,则无。那么什么事物是概率为零的呢?在逻辑上,只要是不矛盾的事物都有可能性,不只是理论的可能性,也包括实际的可能性,理论的可能性叫做“逻辑上可能” (也称“原则上可能”)(logically possible);实际上的可能性叫做“技术上可能”(technically possible)。前者如“时空转移”,后者如“星际移民”。
“逻辑上可能”的事物不一定能实践出来,但“技术上可能”的事物则必定是“逻辑上可能”的。可见“可能”不是指理论能建立或实践能做到,而是指该事物没有出现逻辑矛盾。什么事物是会出现逻辑矛盾呢?如:构建一个“圆形三角形”,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现在让我们回到原来的命题,在上帝是全能全知的条件下,上帝能使不可能变为可能吗?这是一个有趣的命题,早在中世纪经院哲学年代,聪明的哲学家就向基督教发出了挑战,提出了后人所谓的“神的难题”。
“神的难题”有四,如下:“神能做逻辑上的矛盾工作吗?”、“神能停止全能吗?”、“神能创造另一个全能的存有(神)吗?”、“神能创造一块重得连神都搬不动的石头吗?”。不难看出,这四个命题都是“两难悖论”,神如果能,则神不全能;神如果不能,则神不是全能神;不管能不能,神都不会是全能。
“神的难题”难倒了当时和其后的神学家多达千年,一直到19世纪末叶,才被逻辑哲学家罗素所破解。罗素用集合的类型论破解了悖论形式谬误。简单的说,就是在一个集合里不能同时出现“A”与“非A”这两类相悖的集合,因为这是违反矛盾律的。一物要嘛是A,要嘛是非A, 不可能有其它,也不能兼俱。
“神的难题”遭到了破解(准确的说,应该是“消解”(dissolve),也就是问题一开始就问错了),神能否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命题也同样能得到解答。前面说过,只有矛盾的事物才是不可能的,而矛盾律则是逻辑的一部分,逻辑世界则是神的世界或是神的部分。据此,我们可以知道,神不会是既是“神”又是“非神”的,神不能否定祂自己,否则祂就不是神了。
圣经《马太福音》十二章里有个故事,说耶稣赶鬼后,法利赛人说他是靠鬼王的力量所致,耶稣听后这么回答:“凡一国自相分争,就成为荒场;一城一家自相分争,必站立不住。若撒但赶逐撒但,就是自相分争,它的国怎能站得住呢?” (太十二25 ,26)。意思是鬼王原本就是支持小鬼作乱,若是赶出小鬼,那就陷入鬼王与小鬼本质性的矛盾,那就不是鬼王了(也就是说,耶稣是靠神的力量赶鬼而不是靠鬼王)。这段话清楚表明了上帝的矛盾律是必须坚守的。
如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神不能变不可能为可能。也就是,神不能破坏祂自己设立的规律,包括逻辑上的矛盾律,具体表现就是,祂不可以构建一个“圆形三角形”之类的事。矛盾律作为一个支撑起外在世界的逻辑理论,是先天自明的,若逻辑世界崩溃,则一切世界无从存在。
或许有人会说,哲学上不是有所谓的“可能世界”(possible worlds)吗?既然有可能世界,则一切皆有可能。是这样吗?错了!“可能世界”作为模态逻辑语义学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莱布尼茨的说法,其后由上世纪克里普克等现代逻辑学家将之完备,可是,不管怎么发展,万变不离其宗,这里面还是有一条颠扑不破的规则,那就是不能触犯矛盾律,如此,必然真理才得以在一切可能世界中都为真。
看到这里,相信读者们完完全全明白:上帝是不可以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因为上帝不能否定祂自己。之所以会出现那个错误的命题,这是因为人们完全误解并误用了“可能”与“不可能”的意涵。换句话说,“可能”与“不可能”是上帝创造出来的规律,祂不破坏祂所定的规律。
约瑟家的祝福
(米迦勒5/8/2019)
根据创世记,以法莲与玛拿西是约瑟的两个儿子,约瑟是雅各的第十一个儿子,雅各是以撒的儿子, 以撒是亚伯拉罕的儿子。 创世纪描写了总共五代人,中间的第三代,雅各又名以色列,是现代以色列人最近的男性共同祖先。目前的以色列人存有雅各三个支派的后裔,即以色列的三子利未,四子犹大,和第十二个儿子便雅悯。
如果说创世记只是描述现代以色列人的共同祖先,是以达成民族团结的目的,那么写完现代以色列人最近的男性共同祖先 雅各的故事,不就可以结束创世记了吗?为什么还以大量篇幅,从37-50章来描写约瑟和儿子,即雅各的儿孙,这个第四第五代的一家?他们并不是近代以色列人的共同祖先。
一)约瑟象征基督, 而以法莲、玛拿西象征基督徒
圣经的文字非常精炼,绝不浪费。约瑟预表基督,他的儿子们以法莲与玛拿西预表在基督里重生的基督徒。创世记中这看似多余的四分之一部分,恰恰是与现代基督徒接轨的预表。否则人们会感觉创世记只是描述犹太人的祖先,与基督徒就没那么有关系。
约瑟被本族人排斥、出卖,却在外邦(埃及)被尊为宰相,这就像耶稣基督,虽到现在还不被犹太人承认, 但早就在外邦被尊崇, 连公元纪年都从他的出生开始计算。
约瑟的故事在这个方面和两千年来的历史吻合,显明圣经预表的能力。我们猜测,约瑟故事的其他部分可能也有预言意义。 以色列家在灾年来到约瑟那里,约瑟的兄弟们悔改,向约瑟下拜,和约瑟团聚,与之重归于好,也许预表将来以色列全家会悔改承认耶稣是基督。
约瑟的两个儿子以法莲与玛拿西是在外邦出生成长的,但后来却成为以色列的一部分, 与其他的儿子们一起接受以色列的祝福。以法莲与玛拿西甚至被以色列认作自己的长子:“你在埃及地所生的以法莲和玛拿西这两个儿子是我的,正如流便和西缅是我的一样。(48:5)” 流便和西缅是以色列的头两个儿子。以法莲和玛拿西归以色列可能预表外邦人在基督里重生的信徒,成为属灵的以色列人,“那本来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称为我的子民。本来不是蒙爱的,我要称为蒙爱的。(罗马书9:2)”
他们比以色列家反而先接受耶稣,成了重生的以色列人中的长子。“长子的名分却归约瑟。 (历代志上5:2)”
在创世记48章,雅各在临终前祝福众子之前,约瑟曾特别带以法莲、玛拿西去雅各那里,预先得到了特别的祝福。我个人觉得这预表外邦基督徒从圣经的犹太文化里可以得到特别的祝福,因为基于圣经的犹太文化有许多超越外邦民族传统的地方, 这也是犹太人优秀的一个原因。
二)创世记48章的基督徒看法
但是,创世记48章以色列祝福以法莲、玛拿西, 从基督徒的角度来看,还隐含着超越犹太传统的地方。 犹太人否认的十字架和三位一体,在这里都有隐含。
1. 以色列给约瑟的儿子祝福,是交叉双手摆出了十字架的形式的(十字架正是基督救赎的记号):“随后,约瑟又拉着他们两个,以法莲在他的右手里,对着以色列的左手,玛拿西在他的左手里,对着以色列的右手,领他们到以色列的跟前。以色列伸出右手来,按在以法莲的头上,以法莲乃是次子。又剪搭过左手来,按在玛拿西的头上,玛拿西原是长子。(48:13,14)"
2. 15、16节中,以色列祝福的话里用了三个形容词称呼神:“我祖亚伯拉罕和我父以撒所侍奉的神,就是一生牧养我直到今日的神,救赎我脱离一切患难的那使者”, 三重称呼隐含三位一体的观念。
3. 另外, 对约瑟后代的祝福说,“又愿他们在世界中生养众多 (48:16)”,原文中veyidgu larov,有“成为鱼那样多”的意思,而鱼后来历史上成为基督徒的记号。新约福音书记载了很多打鱼的故事,另外,耶稣也鼓励过门徒得人如得鱼。雅各后来也用各种动物来祝福儿子们,其中包括狮子(犹大),狼(便雅悯),驴(以萨迦), 鹿(拿弗他利), 蛇(但),牛(约瑟),但以法莲、玛拿西的记号是鱼。
三)“立以法莲在玛拿西以上(48:20)”
玛拿西 生在以法莲之前, 但 创世记48章以色列祝福以法莲、玛拿西时候,
“立以法莲在玛拿西以上(48:20)”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约瑟为此提出异议时, 经文里雅各自己的回答是:
“他(玛拿西)也必成为一族,也必昌大。只是他的兄弟(以法莲)将来比他还大。他兄弟的后裔要成为多族。(48:19)”。犹太人对此是怎么解释呢?
1. 雅各有圣灵的同在,所以知道将来玛拿西后代会出一个士师基甸拯救以色列人,但以法莲支派会出一个更伟大的领袖约书亚,领以色列人进迦南地。
2. 玛拿西象征事业的成功,因为犹太人传说他儿时就开始作约瑟的翻译和管家,在灾年分粮食, 管理百姓, 玛拿西就是那个接待约瑟兄弟们用希伯来语和他们对话的管家。
而以法莲象征属灵的成功, 因为犹太人传说他常在爷爷雅各身边学习从挪亚,闪,和希伯一代一代口传下来的圣经教训; “这事以后,有人告诉约瑟说,你的父亲病了48:1”,这里就是指以法莲从爷爷身边回约瑟那里告知这个消息的。从犹太人的价值观来看,事业和圣经两者都很重要, 但圣经方面的成功更重要。所以雅各祝福时立以法莲在玛拿西以上。
3. “他兄弟的后裔要成为多族。48:19”, 原文vzario yhyh mlo hagoim,是说他的种子会充满万国;如果说以法莲象征属灵方面,这里估计是在预言圣经的种子将传遍万国,而这正在成为事实。
四)创世记里最实用的祝福(48:20)
创世记有很多祝福,如造物主对亚当的祝福,对挪亚的祝福,对亚伯拉罕的祝福,对以撒的祝福,等等。这些大多数是宏观的祝福。而对普通人普通家庭来说并不适合,例如让自己后代遍满全球,“国度从你而立,君王从你而出(17:6)”等等。
但有一个最适用于普通人的祝福是以色列在48:20给约瑟家的祝福:
“当日就给他们祝福说,以色列人要指着你们祝福说:‘愿神使你如以法莲,玛拿西一样。’ ” 这里明确说“以色列人要指着你们祝福”, 所以这适用于普通以色列人。现代有的以色列人给新生的男孩割礼时,父亲就说这个祝福。每周末安息日,犹太人也对儿子说这个祝福。那么为什么说这个祝福就不是妄求, 其中有什么好的意义呢?
1. 这个祝福为什么不是妄求?因为求的是让自己的孩子超越世代的限制,成为以色列的一部分,和全以色列一起侍奉造物主,而不是取代以色列。
2. 以法莲、玛拿西是在外邦(埃及)出生长大的,他们的母亲是埃及拜偶像的祭司之女(“安城的祭司波提非拉的女儿亚西纳给约瑟生了两个儿子(41:50)"),但他们不受迷信的影响,加入了以色列众子的行列,成为羽翼丰满的支派,值得后人效法。
3. 约瑟在十二支派里愿意隐藏自己的名而让儿子们拥有两个支派的名称,这也反映父辈愿意后辈超越自己的苦心。另外儿子们加入了他们叔伯的辈份,成为长子,而且年龄小出生晚的以法莲后来居上,这些都是很励志的,鼓励人们看到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既有传承,也有发展。
4.“使你如以法莲,玛拿西一样(48:20)” 。这里“你"是单数。即使只有一个孩子,为什么也要用以法莲、玛拿西两个名字来祝福他呢?这是愿意后代在圣经和事业两方面都成功。圣经在事业之前。这就像前面第三部分所说,有的犹太人认为以法莲象征圣经,玛拿西象征事业,这有点类似新约里的马大、马利亚两姐妹,马大忙于事务,玛利亚忙于听讲道,各擅长不同的方面, 都很重要。“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路加福音10:42)
5. 即使这个孩子只合适在事业或圣经的一个方面成功, 在父母还不知道孩子的特长时,造物主已经知道。 用以法莲、玛拿西两个名字来祝福,这是在求主让孩子按最合适的方向发展、成功。
6. 以法莲、玛拿西没有因为长子名分而互相嫉妒起纷争,而是同盟一起侍奉主,同蒙祝福,不像前面三代(约瑟被兄弟出卖;以扫想杀雅各;以撒和以实玛利不能同存于应许地)。说到以法莲、玛拿西的祝福,这隐含着孩子们相互团结和谐,或者一个孩子在他的属灵追求和事业上成功的和谐。
我们可以看到,犹太人虽然很多人在事业上成功, 但他们的观念在传统上仍然是更注重学习希伯来的圣经。希望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有益东西。
根据创世记,以法莲与玛拿西是约瑟的两个儿子,约瑟是雅各的第十一个儿子,雅各是以撒的儿子, 以撒是亚伯拉罕的儿子。 创世纪描写了总共五代人,中间的第三代,雅各又名以色列,是现代以色列人最近的男性共同祖先。目前的以色列人存有雅各三个支派的后裔,即以色列的三子利未,四子犹大,和第十二个儿子便雅悯。
如果说创世记只是描述现代以色列人的共同祖先,是以达成民族团结的目的,那么写完现代以色列人最近的男性共同祖先 雅各的故事,不就可以结束创世记了吗?为什么还以大量篇幅,从37-50章来描写约瑟和儿子,即雅各的儿孙,这个第四第五代的一家?他们并不是近代以色列人的共同祖先。
一)约瑟象征基督, 而以法莲、玛拿西象征基督徒
圣经的文字非常精炼,绝不浪费。约瑟预表基督,他的儿子们以法莲与玛拿西预表在基督里重生的基督徒。创世记中这看似多余的四分之一部分,恰恰是与现代基督徒接轨的预表。否则人们会感觉创世记只是描述犹太人的祖先,与基督徒就没那么有关系。
约瑟被本族人排斥、出卖,却在外邦(埃及)被尊为宰相,这就像耶稣基督,虽到现在还不被犹太人承认, 但早就在外邦被尊崇, 连公元纪年都从他的出生开始计算。
约瑟的故事在这个方面和两千年来的历史吻合,显明圣经预表的能力。我们猜测,约瑟故事的其他部分可能也有预言意义。 以色列家在灾年来到约瑟那里,约瑟的兄弟们悔改,向约瑟下拜,和约瑟团聚,与之重归于好,也许预表将来以色列全家会悔改承认耶稣是基督。
约瑟的两个儿子以法莲与玛拿西是在外邦出生成长的,但后来却成为以色列的一部分, 与其他的儿子们一起接受以色列的祝福。以法莲与玛拿西甚至被以色列认作自己的长子:“你在埃及地所生的以法莲和玛拿西这两个儿子是我的,正如流便和西缅是我的一样。(48:5)” 流便和西缅是以色列的头两个儿子。以法莲和玛拿西归以色列可能预表外邦人在基督里重生的信徒,成为属灵的以色列人,“那本来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称为我的子民。本来不是蒙爱的,我要称为蒙爱的。(罗马书9:2)”
他们比以色列家反而先接受耶稣,成了重生的以色列人中的长子。“长子的名分却归约瑟。 (历代志上5:2)”
在创世记48章,雅各在临终前祝福众子之前,约瑟曾特别带以法莲、玛拿西去雅各那里,预先得到了特别的祝福。我个人觉得这预表外邦基督徒从圣经的犹太文化里可以得到特别的祝福,因为基于圣经的犹太文化有许多超越外邦民族传统的地方, 这也是犹太人优秀的一个原因。
二)创世记48章的基督徒看法
但是,创世记48章以色列祝福以法莲、玛拿西, 从基督徒的角度来看,还隐含着超越犹太传统的地方。 犹太人否认的十字架和三位一体,在这里都有隐含。
1. 以色列给约瑟的儿子祝福,是交叉双手摆出了十字架的形式的(十字架正是基督救赎的记号):“随后,约瑟又拉着他们两个,以法莲在他的右手里,对着以色列的左手,玛拿西在他的左手里,对着以色列的右手,领他们到以色列的跟前。以色列伸出右手来,按在以法莲的头上,以法莲乃是次子。又剪搭过左手来,按在玛拿西的头上,玛拿西原是长子。(48:13,14)"
2. 15、16节中,以色列祝福的话里用了三个形容词称呼神:“我祖亚伯拉罕和我父以撒所侍奉的神,就是一生牧养我直到今日的神,救赎我脱离一切患难的那使者”, 三重称呼隐含三位一体的观念。
3. 另外, 对约瑟后代的祝福说,“又愿他们在世界中生养众多 (48:16)”,原文中veyidgu larov,有“成为鱼那样多”的意思,而鱼后来历史上成为基督徒的记号。新约福音书记载了很多打鱼的故事,另外,耶稣也鼓励过门徒得人如得鱼。雅各后来也用各种动物来祝福儿子们,其中包括狮子(犹大),狼(便雅悯),驴(以萨迦), 鹿(拿弗他利), 蛇(但),牛(约瑟),但以法莲、玛拿西的记号是鱼。
三)“立以法莲在玛拿西以上(48:20)”
玛拿西 生在以法莲之前, 但 创世记48章以色列祝福以法莲、玛拿西时候,
“立以法莲在玛拿西以上(48:20)”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约瑟为此提出异议时, 经文里雅各自己的回答是:
“他(玛拿西)也必成为一族,也必昌大。只是他的兄弟(以法莲)将来比他还大。他兄弟的后裔要成为多族。(48:19)”。犹太人对此是怎么解释呢?
1. 雅各有圣灵的同在,所以知道将来玛拿西后代会出一个士师基甸拯救以色列人,但以法莲支派会出一个更伟大的领袖约书亚,领以色列人进迦南地。
2. 玛拿西象征事业的成功,因为犹太人传说他儿时就开始作约瑟的翻译和管家,在灾年分粮食, 管理百姓, 玛拿西就是那个接待约瑟兄弟们用希伯来语和他们对话的管家。
而以法莲象征属灵的成功, 因为犹太人传说他常在爷爷雅各身边学习从挪亚,闪,和希伯一代一代口传下来的圣经教训; “这事以后,有人告诉约瑟说,你的父亲病了48:1”,这里就是指以法莲从爷爷身边回约瑟那里告知这个消息的。从犹太人的价值观来看,事业和圣经两者都很重要, 但圣经方面的成功更重要。所以雅各祝福时立以法莲在玛拿西以上。
3. “他兄弟的后裔要成为多族。48:19”, 原文vzario yhyh mlo hagoim,是说他的种子会充满万国;如果说以法莲象征属灵方面,这里估计是在预言圣经的种子将传遍万国,而这正在成为事实。
四)创世记里最实用的祝福(48:20)
创世记有很多祝福,如造物主对亚当的祝福,对挪亚的祝福,对亚伯拉罕的祝福,对以撒的祝福,等等。这些大多数是宏观的祝福。而对普通人普通家庭来说并不适合,例如让自己后代遍满全球,“国度从你而立,君王从你而出(17:6)”等等。
但有一个最适用于普通人的祝福是以色列在48:20给约瑟家的祝福:
“当日就给他们祝福说,以色列人要指着你们祝福说:‘愿神使你如以法莲,玛拿西一样。’ ” 这里明确说“以色列人要指着你们祝福”, 所以这适用于普通以色列人。现代有的以色列人给新生的男孩割礼时,父亲就说这个祝福。每周末安息日,犹太人也对儿子说这个祝福。那么为什么说这个祝福就不是妄求, 其中有什么好的意义呢?
1. 这个祝福为什么不是妄求?因为求的是让自己的孩子超越世代的限制,成为以色列的一部分,和全以色列一起侍奉造物主,而不是取代以色列。
2. 以法莲、玛拿西是在外邦(埃及)出生长大的,他们的母亲是埃及拜偶像的祭司之女(“安城的祭司波提非拉的女儿亚西纳给约瑟生了两个儿子(41:50)"),但他们不受迷信的影响,加入了以色列众子的行列,成为羽翼丰满的支派,值得后人效法。
3. 约瑟在十二支派里愿意隐藏自己的名而让儿子们拥有两个支派的名称,这也反映父辈愿意后辈超越自己的苦心。另外儿子们加入了他们叔伯的辈份,成为长子,而且年龄小出生晚的以法莲后来居上,这些都是很励志的,鼓励人们看到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既有传承,也有发展。
4.“使你如以法莲,玛拿西一样(48:20)” 。这里“你"是单数。即使只有一个孩子,为什么也要用以法莲、玛拿西两个名字来祝福他呢?这是愿意后代在圣经和事业两方面都成功。圣经在事业之前。这就像前面第三部分所说,有的犹太人认为以法莲象征圣经,玛拿西象征事业,这有点类似新约里的马大、马利亚两姐妹,马大忙于事务,玛利亚忙于听讲道,各擅长不同的方面, 都很重要。“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路加福音10:42)
5. 即使这个孩子只合适在事业或圣经的一个方面成功, 在父母还不知道孩子的特长时,造物主已经知道。 用以法莲、玛拿西两个名字来祝福,这是在求主让孩子按最合适的方向发展、成功。
6. 以法莲、玛拿西没有因为长子名分而互相嫉妒起纷争,而是同盟一起侍奉主,同蒙祝福,不像前面三代(约瑟被兄弟出卖;以扫想杀雅各;以撒和以实玛利不能同存于应许地)。说到以法莲、玛拿西的祝福,这隐含着孩子们相互团结和谐,或者一个孩子在他的属灵追求和事业上成功的和谐。
我们可以看到,犹太人虽然很多人在事业上成功, 但他们的观念在传统上仍然是更注重学习希伯来的圣经。希望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有益东西。
“卑微”死去的
周雨白
如果要选出一位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人物,说到耶稣一点也不为过,关于他的书《圣经》是历史上出版次数最多的一本书,也是被联合国公认为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从古至今为他所谱写的赞美诗歌的数量也远远超过了任何其他的历史人物。但如果对耶稣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一个传奇的历史人物,那么他所传扬的信息就与我们无份了。从前当我以一种了解历史文化的心态去认识基督,我其实并不认识耶稣。那时在我看来,“神的儿子”是无法想像的设定。一个掌握宇宙万物运行的造物主,居然有自己的儿子,听起来更像是宗教文化创立的神话故事。直到我真正认识耶稣,才明白这种“父与子”的关系是最奇妙的奥秘,隐藏着超越世间最极致最深沉的爱。
在此过程中,我不断地思考一个问题。但凡历史的伟人,都以尊贵的名声被后人纪念,他们之中有伟大的开国元勋,有让世人仰望的思想家,有为弱者奔波的社会活动家,也有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深远意义的科学巨匠,然而他们没有一个人会像耶稣一样。基督,犹太人心目中的弥赛亚,应该像荣耀的君王降临于世,拯救世人于苦难之中。可是耶稣,当一大群人跟随他,盼望他带领自己的子民,推翻罗马的统治,建立一个人人向往的国度的时候,他却在一个黑夜里,悄无声息地被逮捕,之后被鞭笞,被屈辱地钉在十字架上,悲惨地死去。耶稣拥有非凡的人格魅力,吸引着他的门徒和追随者。但是如果用当今世界成功的标准去定义,你会发现他是个彻底的失败者。他很贫穷,被主流社会的上层人物厌弃,并且死得如此耻辱痛苦。我们的一生都希望追求舒适、权利和名声,耶稣却没有这样。这和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君王,抑或是创造天地的神相差甚远。耶稣又是如何以这样的方式带给我们拯救的呢?
这个问题,或许每个牧者、传道人、神学生都可以洋洋洒洒地写出长篇的论述。每个基督徒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理解,而且圣经也清晰地给出了答案。在又一年受难日的来临之际,我也愿意分享自从认识耶稣以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怜悯
理解耶稣受难的意义,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他为什么这样做?上帝为什么使耶稣降下,让他经历这一切?毫无疑问,站在上帝的角度,这个世界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这才需要做这样的事情。原本按照神的荣美形象创造的人类,因为人类先祖亚当的悖逆,使罪入了这个世界。神创造人类来管理世界,但如果人心被罪污染了,那么人就不再是完全的。不完全的人以自己的标准而不是神的标准去管理世界,于是万物都朝着不可逆的方向败坏堕落。可悲的是,人类不仅犯了罪,并且悖逆着心不认自己的罪,骄傲地认为自己可以主宰世界。
我听过很多人对神的质疑:“如果有上帝,为何世界充满了不幸,那么多好人死于非命?”“如果有上帝,他却冷眼旁观世人的苦难,这就是你们口中公义的上帝?”可是如果省察人类自身的罪,他们就会明白贯穿我们的历史,人一直都放纵自己的意志任意而为,不管在哪个时代,人对世界的管理都是一团糟。由于我们自身的罪,把苦难带到了世界,使得我们每个人都在承受这一切,作为罪的代价。然而,罪最大的工价恰恰是死亡(罗马书6:23),没有人能够逃脱死亡,这是对每个人最公平的审判。如果说,神愿意除去一切苦难,祂只需手轻轻一挥,除灭世上所有的人,这个世界必然洁净。
但神并没有这么做。在挪亚的时代,祂几乎以这种方式洁净世界,却怜悯了挪亚一家,并且以彩虹向挪亚和他的子孙立约,不再用洪水灭绝凡有血肉的活物(创世记9: 13 -15)。恰恰是神的爱,祂非但没有以清洗的方式把人类抹去来审判世上的罪,相反祂要为我们做成大事来拯救我们脱离罪的权势。
拯救
而问题是,尽管神怜悯我们,但是神的公义不容许我们的罪无条件被赦免,而不付出任何代价。如果神毫无原则地赦免了一个人的罪,那么当我们向神求告的时候就无法指望祂给我们公正的回应。事实上,我们的罪是我们谁也付不起的代价,哪怕我们个体的死亡,这世上的罪也不会因为我们任何人死去而被除去。除非有一个像神一样,公义、圣洁、完全的生命,才有资格为我们每个人的罪献上代赎。可是,会有这样一个完全人,拥有这样的资格以自己的生命来买赎我们吗?神给出的答案是,祂自己!祂以祂自己的一个位格,从天上降下到我们中间,有着我们一样的肉身,去体验这个世界的苦难乃至死亡。 “凡挂在木头上都是被咒诅的”(加拉太书3:13)。耶稣正是神的位格降下的独生子,祂亲自为我们背负罪给世界带来的咒诅,来赦免每一个接受祂为救主的人。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知灭亡,反得永生。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约翰福音3:16-17)
如果读者看过《花千骨》的电视剧,一定会对其中一幕过目不忘。花千骨因为偷盗神器受到销魂钉的刑罚,作为师父,白子画为她承受了64根销魂钉,“养不善,师之过。如果是罪,就让小骨和我一起承担吧”。白子画对花千骨的爱无论是师徒情还是男女之情,都让我们动容。而基督的爱超越了世间的任何一种爱,祂怜悯我们所有罪人,替世人流血死亡。 “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马书5:8)”唯有耶稣基督,才让我们得以在神面前称义。
悔改
既然耶稣是全能的真神,祂为何不以荣耀的君王命令所有人顺服、悔改?或者说,耶稣代替我们钉十字架,又如何使罪人悔改呢?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起了我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我从小就很听话,在老师、邻舍眼里我很乖,那是因为我有一个很严厉的父亲。无论生活习惯还是学习成绩,如果达不到他的要求,轻则斥责,重则仗打。在光溜溜的屁股上被他厚实的手挨上一下,是年少的我所无法承受的。我所做的,只有尽可能顺服他,并且考出让他满意的分数。至少在别人看来,我被父亲管教得很好。只是,父亲的严厉能让我成长合乎他心意的人吗?并不是!那时的顺服完全是出于惧怕。上了大学,不再生活在父亲眼底下,我开始熬夜打游戏,看网络小说,过上非常放纵的生活。再加上父亲年迈,少了很多严厉, 我不再心存惧怕,便开始对他的教导当面迎合。尤其是出国之后,增长了见识,自以为父亲的教导可以无视,心生骄傲和悖逆。直到我在国外,尝遍了生活的艰辛,看尽了世间的种种阴暗,到了积极准备成家立业的年龄,当我常常回忆过去和父亲相处的日子,才突然领悟他厚重长存的爱。在我年幼的时候,父亲是我的庇护所,为我背负外面一切的风吹雨淋,并且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为我的人生开路。
如今,我到了而立之年,父亲的话语我愿意始终铭记,父亲的教导我愿意永存心间,不再因为我惧怕他,而是因为我明白了他对我的爱我无法数算,他的付出我难以回报。我不忍心存悖逆,亏缺了他的爱。 “生身的父管教我们,我们尚且敬重他,何况万灵的父,我们岂不是更当顺服他得生吗?(希伯来书12:9)”神期待祂儿女的悔改,祂不需要我们表面行为的敬虔,而是要我们发自内心的顺服和痛改前非。 “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约翰一书4:18)”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12:24)
正如万国的百姓敬畏各自的君王和领袖,若耶稣以荣耀君王,天地之主的身份降临,让世人都跟随他,这样的顺服是出于畏惧,都伏在祂的权柄之下,却无法除去我们的罪。因为罪的代价没有被偿还,并且我们的生命因为没有经历悔改而得不到重生。尼哥底母夜访的时候,耶稣清楚地宣告,人若不借着圣灵重生,就不能进神的国(约翰福音3:5)。神的国度不同于人间的国度,需要依靠君王的军事力量,需要领袖发动革命。事实上,耶稣以我们难以想像的方式成就了君王的身份,祂要做的是“把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以赛亚书2:4)”。耶稣借着牺牲自我成为得胜的君王,在牺牲中让世人认识祂就是那“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以赛亚书9:6)”。祂是君王,却不是军事领袖,不是政治领导。这位君王做事不同于地上万国的君王和领导人。君王去钉十字架让人看来是既愚拙又软弱的结局,然而基督却用这样世人看来既愚拙又软弱的生命来彰显神的智慧和能力。
胜过罪恶的爱
谈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耶稣钉十字架为世人用自己的生命作了赎罪祭,为我们成就了救恩,这世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罪恶和苦难,我们为何不可避免地要经历生老病死?需要看到的是,耶稣在十字架上死了并不是最终的结局,三天之后祂从死里复活。因为祂的一次献祭,我们都得以脱离死亡的毒钩,战胜罪的权势。
复活在人看来是难以想像的事情。古往今来,历代君王或许都渴望追求永生,可以长生不死。现代科技的突破,让我们对于生命的图景了解得更加清楚,也使得人在追求永生的道路上自信心膨胀。然而,即便在当代,人类也仅仅只是奢望不死,对于复活依然想都不敢想。神创造孕育的生命,一旦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坏”,即便是顶级的医生和科学家都束手无策,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挽回死亡的生命。然而两千年前,耶稣宣告了自己的复活,这是真实可信的。罗马士兵用长枪捅了耶稣的肋旁,流出了血与水(约翰福音19:34),这表明耶稣在十字架上已经完全地死去。祂的坟墓被一块几百斤重的巨石封住,并且由罗马士兵看守。门徒若是想要在罗马士兵眼皮底下转移耶稣的尸体,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让我们看看耶稣被逮捕之后,祂的门徒有什么样的表现吧。被称作十二使徒之首,有着“初代教会磐石”之称的彼得,在祭司院中的使女和旁人的逼问下,吓得三次不敢承认自己是耶稣的门徒。耶稣最钟爱的约翰也只能眼睁睁地站在十架旁边看着耶稣受刑。其他门徒更是散作鸟兽状。如此软弱的团队,根本找不出一个靠得住的领袖去策划盗取耶稣的尸体。更何况,在他们的想法中,耶稣死了,一切就都烟消云散了,赶紧逃命才是最要紧的。然而,耶稣却拣选了这么一群如此不争气的乌合之众做祂的门徒!其中还包括出卖祂的人。而当这一群人见证了耶稣的复活之后,他们的信心却比磐石还要坚定!若不是耶稣复活了,我们就不会有这样得胜的信念。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福音,我们所信的福音尽是枉然(哥林多前书15:14)。
如果要选出一位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人物,说到耶稣一点也不为过,关于他的书《圣经》是历史上出版次数最多的一本书,也是被联合国公认为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从古至今为他所谱写的赞美诗歌的数量也远远超过了任何其他的历史人物。但如果对耶稣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一个传奇的历史人物,那么他所传扬的信息就与我们无份了。从前当我以一种了解历史文化的心态去认识基督,我其实并不认识耶稣。那时在我看来,“神的儿子”是无法想像的设定。一个掌握宇宙万物运行的造物主,居然有自己的儿子,听起来更像是宗教文化创立的神话故事。直到我真正认识耶稣,才明白这种“父与子”的关系是最奇妙的奥秘,隐藏着超越世间最极致最深沉的爱。
在此过程中,我不断地思考一个问题。但凡历史的伟人,都以尊贵的名声被后人纪念,他们之中有伟大的开国元勋,有让世人仰望的思想家,有为弱者奔波的社会活动家,也有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深远意义的科学巨匠,然而他们没有一个人会像耶稣一样。基督,犹太人心目中的弥赛亚,应该像荣耀的君王降临于世,拯救世人于苦难之中。可是耶稣,当一大群人跟随他,盼望他带领自己的子民,推翻罗马的统治,建立一个人人向往的国度的时候,他却在一个黑夜里,悄无声息地被逮捕,之后被鞭笞,被屈辱地钉在十字架上,悲惨地死去。耶稣拥有非凡的人格魅力,吸引着他的门徒和追随者。但是如果用当今世界成功的标准去定义,你会发现他是个彻底的失败者。他很贫穷,被主流社会的上层人物厌弃,并且死得如此耻辱痛苦。我们的一生都希望追求舒适、权利和名声,耶稣却没有这样。这和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君王,抑或是创造天地的神相差甚远。耶稣又是如何以这样的方式带给我们拯救的呢?
这个问题,或许每个牧者、传道人、神学生都可以洋洋洒洒地写出长篇的论述。每个基督徒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理解,而且圣经也清晰地给出了答案。在又一年受难日的来临之际,我也愿意分享自从认识耶稣以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怜悯
理解耶稣受难的意义,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他为什么这样做?上帝为什么使耶稣降下,让他经历这一切?毫无疑问,站在上帝的角度,这个世界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这才需要做这样的事情。原本按照神的荣美形象创造的人类,因为人类先祖亚当的悖逆,使罪入了这个世界。神创造人类来管理世界,但如果人心被罪污染了,那么人就不再是完全的。不完全的人以自己的标准而不是神的标准去管理世界,于是万物都朝着不可逆的方向败坏堕落。可悲的是,人类不仅犯了罪,并且悖逆着心不认自己的罪,骄傲地认为自己可以主宰世界。
我听过很多人对神的质疑:“如果有上帝,为何世界充满了不幸,那么多好人死于非命?”“如果有上帝,他却冷眼旁观世人的苦难,这就是你们口中公义的上帝?”可是如果省察人类自身的罪,他们就会明白贯穿我们的历史,人一直都放纵自己的意志任意而为,不管在哪个时代,人对世界的管理都是一团糟。由于我们自身的罪,把苦难带到了世界,使得我们每个人都在承受这一切,作为罪的代价。然而,罪最大的工价恰恰是死亡(罗马书6:23),没有人能够逃脱死亡,这是对每个人最公平的审判。如果说,神愿意除去一切苦难,祂只需手轻轻一挥,除灭世上所有的人,这个世界必然洁净。
但神并没有这么做。在挪亚的时代,祂几乎以这种方式洁净世界,却怜悯了挪亚一家,并且以彩虹向挪亚和他的子孙立约,不再用洪水灭绝凡有血肉的活物(创世记9: 13 -15)。恰恰是神的爱,祂非但没有以清洗的方式把人类抹去来审判世上的罪,相反祂要为我们做成大事来拯救我们脱离罪的权势。
拯救
而问题是,尽管神怜悯我们,但是神的公义不容许我们的罪无条件被赦免,而不付出任何代价。如果神毫无原则地赦免了一个人的罪,那么当我们向神求告的时候就无法指望祂给我们公正的回应。事实上,我们的罪是我们谁也付不起的代价,哪怕我们个体的死亡,这世上的罪也不会因为我们任何人死去而被除去。除非有一个像神一样,公义、圣洁、完全的生命,才有资格为我们每个人的罪献上代赎。可是,会有这样一个完全人,拥有这样的资格以自己的生命来买赎我们吗?神给出的答案是,祂自己!祂以祂自己的一个位格,从天上降下到我们中间,有着我们一样的肉身,去体验这个世界的苦难乃至死亡。 “凡挂在木头上都是被咒诅的”(加拉太书3:13)。耶稣正是神的位格降下的独生子,祂亲自为我们背负罪给世界带来的咒诅,来赦免每一个接受祂为救主的人。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知灭亡,反得永生。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约翰福音3:16-17)
如果读者看过《花千骨》的电视剧,一定会对其中一幕过目不忘。花千骨因为偷盗神器受到销魂钉的刑罚,作为师父,白子画为她承受了64根销魂钉,“养不善,师之过。如果是罪,就让小骨和我一起承担吧”。白子画对花千骨的爱无论是师徒情还是男女之情,都让我们动容。而基督的爱超越了世间的任何一种爱,祂怜悯我们所有罪人,替世人流血死亡。 “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马书5:8)”唯有耶稣基督,才让我们得以在神面前称义。
悔改
既然耶稣是全能的真神,祂为何不以荣耀的君王命令所有人顺服、悔改?或者说,耶稣代替我们钉十字架,又如何使罪人悔改呢?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起了我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我从小就很听话,在老师、邻舍眼里我很乖,那是因为我有一个很严厉的父亲。无论生活习惯还是学习成绩,如果达不到他的要求,轻则斥责,重则仗打。在光溜溜的屁股上被他厚实的手挨上一下,是年少的我所无法承受的。我所做的,只有尽可能顺服他,并且考出让他满意的分数。至少在别人看来,我被父亲管教得很好。只是,父亲的严厉能让我成长合乎他心意的人吗?并不是!那时的顺服完全是出于惧怕。上了大学,不再生活在父亲眼底下,我开始熬夜打游戏,看网络小说,过上非常放纵的生活。再加上父亲年迈,少了很多严厉, 我不再心存惧怕,便开始对他的教导当面迎合。尤其是出国之后,增长了见识,自以为父亲的教导可以无视,心生骄傲和悖逆。直到我在国外,尝遍了生活的艰辛,看尽了世间的种种阴暗,到了积极准备成家立业的年龄,当我常常回忆过去和父亲相处的日子,才突然领悟他厚重长存的爱。在我年幼的时候,父亲是我的庇护所,为我背负外面一切的风吹雨淋,并且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为我的人生开路。
如今,我到了而立之年,父亲的话语我愿意始终铭记,父亲的教导我愿意永存心间,不再因为我惧怕他,而是因为我明白了他对我的爱我无法数算,他的付出我难以回报。我不忍心存悖逆,亏缺了他的爱。 “生身的父管教我们,我们尚且敬重他,何况万灵的父,我们岂不是更当顺服他得生吗?(希伯来书12:9)”神期待祂儿女的悔改,祂不需要我们表面行为的敬虔,而是要我们发自内心的顺服和痛改前非。 “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约翰一书4:18)”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12:24)
正如万国的百姓敬畏各自的君王和领袖,若耶稣以荣耀君王,天地之主的身份降临,让世人都跟随他,这样的顺服是出于畏惧,都伏在祂的权柄之下,却无法除去我们的罪。因为罪的代价没有被偿还,并且我们的生命因为没有经历悔改而得不到重生。尼哥底母夜访的时候,耶稣清楚地宣告,人若不借着圣灵重生,就不能进神的国(约翰福音3:5)。神的国度不同于人间的国度,需要依靠君王的军事力量,需要领袖发动革命。事实上,耶稣以我们难以想像的方式成就了君王的身份,祂要做的是“把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以赛亚书2:4)”。耶稣借着牺牲自我成为得胜的君王,在牺牲中让世人认识祂就是那“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以赛亚书9:6)”。祂是君王,却不是军事领袖,不是政治领导。这位君王做事不同于地上万国的君王和领导人。君王去钉十字架让人看来是既愚拙又软弱的结局,然而基督却用这样世人看来既愚拙又软弱的生命来彰显神的智慧和能力。
胜过罪恶的爱
谈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耶稣钉十字架为世人用自己的生命作了赎罪祭,为我们成就了救恩,这世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罪恶和苦难,我们为何不可避免地要经历生老病死?需要看到的是,耶稣在十字架上死了并不是最终的结局,三天之后祂从死里复活。因为祂的一次献祭,我们都得以脱离死亡的毒钩,战胜罪的权势。
复活在人看来是难以想像的事情。古往今来,历代君王或许都渴望追求永生,可以长生不死。现代科技的突破,让我们对于生命的图景了解得更加清楚,也使得人在追求永生的道路上自信心膨胀。然而,即便在当代,人类也仅仅只是奢望不死,对于复活依然想都不敢想。神创造孕育的生命,一旦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坏”,即便是顶级的医生和科学家都束手无策,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挽回死亡的生命。然而两千年前,耶稣宣告了自己的复活,这是真实可信的。罗马士兵用长枪捅了耶稣的肋旁,流出了血与水(约翰福音19:34),这表明耶稣在十字架上已经完全地死去。祂的坟墓被一块几百斤重的巨石封住,并且由罗马士兵看守。门徒若是想要在罗马士兵眼皮底下转移耶稣的尸体,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让我们看看耶稣被逮捕之后,祂的门徒有什么样的表现吧。被称作十二使徒之首,有着“初代教会磐石”之称的彼得,在祭司院中的使女和旁人的逼问下,吓得三次不敢承认自己是耶稣的门徒。耶稣最钟爱的约翰也只能眼睁睁地站在十架旁边看着耶稣受刑。其他门徒更是散作鸟兽状。如此软弱的团队,根本找不出一个靠得住的领袖去策划盗取耶稣的尸体。更何况,在他们的想法中,耶稣死了,一切就都烟消云散了,赶紧逃命才是最要紧的。然而,耶稣却拣选了这么一群如此不争气的乌合之众做祂的门徒!其中还包括出卖祂的人。而当这一群人见证了耶稣的复活之后,他们的信心却比磐石还要坚定!若不是耶稣复活了,我们就不会有这样得胜的信念。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福音,我们所信的福音尽是枉然(哥林多前书15:14)。
切慕
2018年6月8日怀着忐忑与憧憬,我踏上了美国的土地,感谢陆弟兄,让我顺利抵达埃文斯顿。抵达目的地的第一个感受是这是一片被绿色充满着的土地,到处生机勃勃。但习惯在六月穿着短袖的我也意外地感觉到了盛夏中的阵阵凉意,真不愧是芝加哥!很感恩的是,在陆弟兄的帮助下,一切都非常顺利地安顿好了,尽管中间出现了了一点小小的插曲。晚上吃了来美的第一餐,是陆弟兄亲自下厨做的。那天也很奇妙,我发现了陆弟兄桌上有一本圣经!而出国时我自己也带了一本圣经,是想了解西方世界所说的基督教文化是怎么一回事。陆弟兄告诉我,他周末在参加一个查经小组,礼拜天也去教会参加礼拜。当时我心里想的是,反正自己暂时也没事,可以去一起看看,顺便能认识些新朋友。于是主动提出愿意跟他一起去查经小组和教会。
2018年6月15日我第一次参加了那个周末的查经小组,感受到蒋老师夫妇的热情与平易近人,这增添了我对基督徒的好感。我心里想:哇,基督徒给人的感觉真是不一样,这么的友善,待人和气,旁边这位还是西北大学的大教授,想不到这么的朴素,待人这么的和蔼。当晚结束查经后,南姐载我们回家,路上她给我们讲到了如何祷告,大意是,这位神是活的神,你可以找一个无人打扰的时间和地方,真诚地跪下来向祂祷告说, "祢若是真活神, 求祢自己带领我认识祢, 我就愿意相信祢并跟随祢"。
2018年6月16日,很巧,我参加的第一次教会活动,是教会本年的培灵会,王峙军牧师主讲,讲道的内容是关于“悔改”。从陆弟兄之后的见证中,我知道他在前一天做了祷告,而王牧师所讲的内容回应了他昨天的祷告,他内心充满着喜悦。
2018年6月17日,培灵会结束后,南姐问陆弟兄是否愿意跟王牧师作决志祷告,他很坚定地答应了。当我也被问同样问题时,当时感觉也不好推辞,就勉强答应了。很感恩,王峙军牧师带领我们做了决志祷告。决志之后日子慢慢归于平淡,每周正常参加教会聚会,参加西北的团契。中途受王峙军牧师的邀请,和陆弟兄一起参观了王牧师《生命季刊》的工作地点。陆弟兄也很快决定受洗。当时贺牧师也问我要不要受洗,我说,我还没准备好,待在这里的时间还长,以后再说。
2018年7月8日,也是一个平常的礼拜天。还记得那天我们迟到了,进到教会的时候诗歌敬拜已经开始。那天是师母和Sophia领诗,当唱到《耶和华是爱》的时候,我的内心像被一股暖流击中一般,瞬时泪如雨下,深深地觉得自己身上背负的罪,是那么的深重。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我内心涌出了一个决定:我随时可以受洗。之后我将愿意受洗的决定告诉了牧师,准备和陆弟兄一起在8月5日受洗。
2018年8月5日我接受了洗礼。感谢主的拣选。成为基督徒后的日子,我常感觉与其他的基督徒比起来,自己没有什么成长。那时经常看着陆弟兄和Sophia热烈地讨论圣经,自己却插不上嘴;也经常看着周雨白弟兄在群里发表对于圣经理解深刻的话语,我的内心充满着焦虑与惭愧,感觉自己配不上基督徒的称号。后来我也与南姐讨论过这方面的问题,她非常耐心地给我解释了很多,让我不要忧虑,鼓励我用自己的话,把自己真实的情况和需要向主诉说。之后我也尝试着如此向主祷告,渐渐的我感觉到主也在回应我的祷告。
2018年12月28-31日,很感恩,在教会的支持下我参加了芝加哥华人基督徒大会,听到了刘志雄长老所讲的雅各的故事,刘长老深入浅出的讲解,深深地触动了我。雅各原是这么一个会算计,会抓,会欺骗的人,然而神竟没有放弃他,仍然拣选了他,使这莫大的恩赐白白临到他头上,这是神何等的大能与大爱!圣经告诉我们,神的恩典是抓不来的,只能来自于神的恩赐。然而神也是公义的神,虽说雅各贵为以色列人的祖先,蒙了神的恩典,但他的一生也被神管教,充满着坎坷。让我们感到鼓舞的是,当雅各面对艰难的处境时,他也一直没有退缩,永远怀着一颗坚定向着神的心。
想想,我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我这样一个充满罪恶的人,神依然没放弃我,纵使跨越万里,在大洋的彼岸,终让这白白的恩典临到我的头上,我内心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我愿将一切都交托在主的手中,坚信祂会带领我向前走。我觉得这是神对我最好的回应。
2019年5月16日我将踏上回国的路程,离开我重生的地方,我知道回国后必然会遇到很多的艰难与险阻,但是,2018年12月31日芝加哥华人基督徒大会最后一天的那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当黄约瑟牧师讲道完成后,他开始呼召,问有多少基督徒愿意献身全职传道?随着Hi Ne Ni 这首诗歌的歌声响起,那么多基督徒勇敢地走上了讲台,其中有我们教会的璐珈弟兄。他们走上讲台的脚步是那么坚决,是那么义无反顾。
以赛亚书6:8 "我又听见主的声音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 " 我说: "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
在以后的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相信有神的保守,且让我有勇气在某一时刻能说出:Hi Ne Ni ,请差遣我!
最后,我想说,4天后我将离开,离开我的另一个家。感恩、不舍、怀恋是我此刻的心情。若干年后,我更希望我能回来,到回来的日子,我希望仍见弟兄姊妹们彼此安好。
求神保守我们教会,赐福大家,愿诸位平安喜乐!
2018年6月8日怀着忐忑与憧憬,我踏上了美国的土地,感谢陆弟兄,让我顺利抵达埃文斯顿。抵达目的地的第一个感受是这是一片被绿色充满着的土地,到处生机勃勃。但习惯在六月穿着短袖的我也意外地感觉到了盛夏中的阵阵凉意,真不愧是芝加哥!很感恩的是,在陆弟兄的帮助下,一切都非常顺利地安顿好了,尽管中间出现了了一点小小的插曲。晚上吃了来美的第一餐,是陆弟兄亲自下厨做的。那天也很奇妙,我发现了陆弟兄桌上有一本圣经!而出国时我自己也带了一本圣经,是想了解西方世界所说的基督教文化是怎么一回事。陆弟兄告诉我,他周末在参加一个查经小组,礼拜天也去教会参加礼拜。当时我心里想的是,反正自己暂时也没事,可以去一起看看,顺便能认识些新朋友。于是主动提出愿意跟他一起去查经小组和教会。
2018年6月15日我第一次参加了那个周末的查经小组,感受到蒋老师夫妇的热情与平易近人,这增添了我对基督徒的好感。我心里想:哇,基督徒给人的感觉真是不一样,这么的友善,待人和气,旁边这位还是西北大学的大教授,想不到这么的朴素,待人这么的和蔼。当晚结束查经后,南姐载我们回家,路上她给我们讲到了如何祷告,大意是,这位神是活的神,你可以找一个无人打扰的时间和地方,真诚地跪下来向祂祷告说, "祢若是真活神, 求祢自己带领我认识祢, 我就愿意相信祢并跟随祢"。
2018年6月16日,很巧,我参加的第一次教会活动,是教会本年的培灵会,王峙军牧师主讲,讲道的内容是关于“悔改”。从陆弟兄之后的见证中,我知道他在前一天做了祷告,而王牧师所讲的内容回应了他昨天的祷告,他内心充满着喜悦。
2018年6月17日,培灵会结束后,南姐问陆弟兄是否愿意跟王牧师作决志祷告,他很坚定地答应了。当我也被问同样问题时,当时感觉也不好推辞,就勉强答应了。很感恩,王峙军牧师带领我们做了决志祷告。决志之后日子慢慢归于平淡,每周正常参加教会聚会,参加西北的团契。中途受王峙军牧师的邀请,和陆弟兄一起参观了王牧师《生命季刊》的工作地点。陆弟兄也很快决定受洗。当时贺牧师也问我要不要受洗,我说,我还没准备好,待在这里的时间还长,以后再说。
2018年7月8日,也是一个平常的礼拜天。还记得那天我们迟到了,进到教会的时候诗歌敬拜已经开始。那天是师母和Sophia领诗,当唱到《耶和华是爱》的时候,我的内心像被一股暖流击中一般,瞬时泪如雨下,深深地觉得自己身上背负的罪,是那么的深重。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我内心涌出了一个决定:我随时可以受洗。之后我将愿意受洗的决定告诉了牧师,准备和陆弟兄一起在8月5日受洗。
2018年8月5日我接受了洗礼。感谢主的拣选。成为基督徒后的日子,我常感觉与其他的基督徒比起来,自己没有什么成长。那时经常看着陆弟兄和Sophia热烈地讨论圣经,自己却插不上嘴;也经常看着周雨白弟兄在群里发表对于圣经理解深刻的话语,我的内心充满着焦虑与惭愧,感觉自己配不上基督徒的称号。后来我也与南姐讨论过这方面的问题,她非常耐心地给我解释了很多,让我不要忧虑,鼓励我用自己的话,把自己真实的情况和需要向主诉说。之后我也尝试着如此向主祷告,渐渐的我感觉到主也在回应我的祷告。
2018年12月28-31日,很感恩,在教会的支持下我参加了芝加哥华人基督徒大会,听到了刘志雄长老所讲的雅各的故事,刘长老深入浅出的讲解,深深地触动了我。雅各原是这么一个会算计,会抓,会欺骗的人,然而神竟没有放弃他,仍然拣选了他,使这莫大的恩赐白白临到他头上,这是神何等的大能与大爱!圣经告诉我们,神的恩典是抓不来的,只能来自于神的恩赐。然而神也是公义的神,虽说雅各贵为以色列人的祖先,蒙了神的恩典,但他的一生也被神管教,充满着坎坷。让我们感到鼓舞的是,当雅各面对艰难的处境时,他也一直没有退缩,永远怀着一颗坚定向着神的心。
想想,我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我这样一个充满罪恶的人,神依然没放弃我,纵使跨越万里,在大洋的彼岸,终让这白白的恩典临到我的头上,我内心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我愿将一切都交托在主的手中,坚信祂会带领我向前走。我觉得这是神对我最好的回应。
2019年5月16日我将踏上回国的路程,离开我重生的地方,我知道回国后必然会遇到很多的艰难与险阻,但是,2018年12月31日芝加哥华人基督徒大会最后一天的那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当黄约瑟牧师讲道完成后,他开始呼召,问有多少基督徒愿意献身全职传道?随着Hi Ne Ni 这首诗歌的歌声响起,那么多基督徒勇敢地走上了讲台,其中有我们教会的璐珈弟兄。他们走上讲台的脚步是那么坚决,是那么义无反顾。
以赛亚书6:8 "我又听见主的声音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 " 我说: "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
在以后的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相信有神的保守,且让我有勇气在某一时刻能说出:Hi Ne Ni ,请差遣我!
最后,我想说,4天后我将离开,离开我的另一个家。感恩、不舍、怀恋是我此刻的心情。若干年后,我更希望我能回来,到回来的日子,我希望仍见弟兄姊妹们彼此安好。
求神保守我们教会,赐福大家,愿诸位平安喜乐!